在“黑暗森林”之前
我一直以来久仰《三体》的大名,只是一直没看。
按理说,从小书柜里就摆着我妈早年买的大刘的许多作品,但到头来,我记得我只看过《流浪地球》那本选集(因为短篇比较易读),《球状闪电》应该是看了一些,没有看懂就不看了。应该是小学的时候吧。于是,后来,我一直感觉自己一定要到大脑成熟的时候再看《三体》,不然一定会糟蹋这部作品的。
现在看来,我的选择很对,不然不会有这篇自发的读后感。
其实具体而言,是因为我上个月突然想起自己还没看过《三体》,于是在没书可看时突然捡了起来。
所幸我主要是在学校图书馆看的,期间没有空得到外界的信息输入,所以可以说,我的观感是最原始的感受。直截了当地说,二字:神作,确实的神作。
第一部的故事主要围绕宏大的历史展开,历史的厚重感,甚至可以说宿命感,尤其强烈;第二部则更加引人入胜,也是我认为最硬科幻的一部,各种复杂的科幻桥段令人叹为观止;第三部则把世界观更加空前地扩大,展现出一幅宏伟的宇宙图景。当然,无一不让人就算不听课也要抓紧看下去。可以说,每一部的故事舞台都在扩大,看完每一部,都让我不禁感叹“这还要怎么写续作”。
我写读后感向来是为了任务所需,虽然上次村上的读后感灌注了些真情实感,但也终究是为任务而已。但这次不同,就算我的观点可能已经被书内书外的许多话所重复过,我也依然想记下我看时、看完后的直接的、未经加工的所思所想。
当然,对于书内前两部的东西,由于主要是相当硬的科幻,我没有太多可聊,也无法开聊。重点来谈谈后面的宇宙社会学内容,大刘在第三部中对每个部分着墨实际上不多,但可以挖掘的东西却几乎无限。
另外,以下很多观点都是在看的途中想出的(主要是在《死神永生》的第六部之前),居然不少都和后边关一帆说的话相重合,令我很意外。
最后,我倒是很久没有在学校以外的地方看纸质书了。读到昨天,只剩最后一部分了,我把书又背回家,熬夜读完了它。
为程心开脱
我把《死神永生》拿到了学校。读过此书的同学见到,一开始就为我排雷程心,主要是说她很糖。这算是给我定下了很低的心理预期,由此后边我对她的理解来得更快了。
首先要表明我对这个角色的定义:程心是“圣母”,毋庸置疑;但说是“圣母婊”,未免过激。如果这样的话,《三体》中的人类们,绝大多数就算不是婊子,也是婊子养的了(虽说未必不如此)。
可以说,程心许多的行为确实是善良的。人类移民澳大利亚时,她让一直照顾自己的两位挚友逃离,自己则因罪恶感失明;在假警报时,她要带着素不相识的孩子们一起走。她的善良与母性毋庸置疑,人类没有看错。
但为什么程心手上的善良选择,最终带来了人类文明的毁灭?
如果维德当选执剑人,如果维德铁了心还要继续研发曲率飞船,人类文明或许就不会毁灭,至少也会多经历几个纪元再毁灭。但其实这是我们的上帝视角带给我们的错觉。没有程心,人类也会找出程肝脾胃肾,而不会让维德当执剑人。
本质上说,其实是人类的傲慢,为自己的文明带来了程心以及她所做出的抉择,进而促成了人类的毁灭。
程心代表的是绝对的道德以及直观的善良。她当选执剑人是因为她有某种“母爱”,实际上就是(《三体》中的)人类的价值观的结晶。所以说,程心的选择,就是书中人类总体的选择。
我必须得解释,为什么我在这里把程心一个人的选择与人类的选择划上了等号?第一,程心作为公元人类,其价值观在公元纪元自然显得“圣母”。但在价值观发生巨大转变的威慑纪元乃至掩体纪元,人类的价值观已经几乎转变成她那样,从她一下子被推举成执剑人便可见一斑。第二,其他的人类的选择对于人类文明的总体进程,或者说其最终的下场,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点在下一部分会详细叙述。
所以,我在这里必须要为程心开脱。对程心的指责实际上应当等同于对人类的指责,单独对程心指责,而不对全人类指责,本质上是没有意义的。
人类注定是宁愿选择被赶到澳大利亚也不会选择广播三体世界的坐标的,注定是不会研发光速飞船来离开太阳系的。
黑暗森林中的“傲慢”的人类
这样的人类就是《三体》书中角色们所属的种族。
我们可以下这样的断定:人类(的主体)——或者说,太阳系人类,从来就不可能成为太空文明,乃至成为黑暗森林中的一位猎手。
我们必须要清晰地分开“太阳系人类”与“银河系人类”两个不同的文明。请注意关一帆对于侥幸存活下来的程心与 AA 的称呼:你们太阳系人类。前者是选择坚持自己的高尚、道德的价值观,最后被黑暗森林打击降到二维而灭亡的;后者是在逃离迟早要灭亡的太阳系时,能够选择灭掉对自己生存有害的友舰,从而最终建立起光速文明的。
当然,由于全书主要描述的都是前者,所以下文的“人类”也指前者。
我们断定人类文明的最重要特点:傲慢。弱小与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一个文明如果弱小,躲进黑域里,照样能够延续下去。
这里的“傲慢”不止是指危机纪元末期那些飘了的人类。这里的“傲慢”,指的是黑暗森林语境下的“傲慢”。他们实际上没有隐藏自己的想法,还想着能用高尚的道德与自己的理想主义化解宇宙的黑暗森林,从而存活下去。殊不知,没有对高尚道德的打破,就不可能存活下去。
对于银河系人类来说,太阳系不是家。他们在太阳系不可能存活下去。
人类文明的存在本身就是与黑暗森林相抵触的。这是一个生存悖论:如果人类文明就以那样的价值观继续发展下去,就算没有三体人,也迟早会由于自己的“傲慢”的价值观而在宇宙中灭亡;如果人类文明适应了黑暗森林的价值观,那他们就不再是人类文明了,而是银河系人类的文明。
所以,这本质上是无解的。
我们最终得到的解是,人类文明不可能在黑暗森林里存续。
我所读的《三体》
当然,并不是说这样的人类文明就不值得存在。
实际上,从我的角度来看,众多人或许会谴责程心,以及那样的人类文明(由于我没看过相关的讨论,所以我不太知道详细的情况),实际上也是信息差所致。靠程心写的回忆录,以及作者的上帝视角,我们得以在每个阶段都知道人类的最优解会是什么,从而倒过来马后炮般的加以指责。
如果人类文明真的像是那样,是一个能够随时找出最优解并加以实施的文明,那倒是和三体文明无异了。三体星上,三体人找不到工作就要被烧掉,才真的是地狱图景。
如果人类文明皆有着程心般的圣人价值观,都秉持着理想主义的信念,那确实是一个乌托邦的社会——很大程度上,从大低谷之后到最终被二向箔打击之前,在突发事件发生期间之外的人类文明,很大程度上都可以这么描述了。
但很可惜,这样的乌托邦社会是适应不了黑暗森林法则的,他们必然会毁灭。除非是在黑域里一直待着,最后毁灭于自身的某种危机,当然外面的观测者就永远不可能知道里面的具体状况了。
后边的话说得很明白,人类用爱拥抱这个宇宙,自然那也是他们应当得到的结果。
程心不应生于这个时代,她承担起掌握人类命运的重任是个错误;人类也不应生于那个宇宙,只剩下三维的宇宙,他们有着那种理想主义的价值观却注定毁灭,那也是个错误,可悲的错误。
当然,还有另一个解:如果人类文明能够进化成可以对宇宙层面产生影响的文明——就像归零者那样,只是,需要暂时放下道德的担子——从而对宇宙整体作出力所能及的改变,倒也是一个对于自己的救赎之道。但那种机会完全是可遇不可求。
所以,以下就是我基于我的价值观,给出的对《三体》的解读:
一曲对理想主义者的赞歌。
而且,是那种注定会碰壁、壁自动会碰上来把自己压扁的理想主义者。这是我认为最伟大的一群人。
纵观《三体》系列的故事,我们都能看到这个主题:第一部中,一直不愿屈服,最终惨死于铜头皮带之下的物理学家;第二部中,竭力为人类文明留下火种,却最终成为人类火种(生物学上的)的化学火箭的最后一段燃料的章北海;以及第三部中,竭力为人类寻找出路的维德、守护人类两百年的罗辑、为人类创造了那个瑰丽童话的云天明、被推到幕前的程心,以及那理想主义的人类文明。
所幸,云天明为程心留下了那个小宇宙。在那个宇宙里,漂流瓶与生态球还留在那里,成为一曲无人聆听的伟大赞歌。
本文最初发布于 Bilibili。
Added in v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