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苍系的偶像,就是那种有自己的目标,并且会为了那个目标而努力前进的类型。后来,在各种各样的 imas 里总会有蓝色系的三巨头,最开始的 chihaya 就是再好不过的范本。尽管在这个位置上也不时有些喜剧角色。一直以来我也一直觉得这不过是个好用的人设范本,但仔细想来,从分析这种行为逻辑开始或许也有意外的收获。
除了 kokoro 与 emu 之众,我认为所有人都会有——或者有过“我现在很烦不想理人不要跟我搭话”的某一时段。那种,如果是因为自己要做的事情太多而造成的话,未尝不是苍系的某种体现。如果有颜色的话,看起来就是苍蓝色的。
实际上,苍蓝色的行为逻辑从某种程度上,或许就是现实与理想的错位造成的吧。
这么看来,或许又绕回“青春期的基本问题”了。
青春期的大家的世界其实是很狭小的。很多人用“学生性”来批评鉴证时尽是说些乌托邦式幻想的人——一般来说是坐标轴左下方的位置——比如说我。其实我本来就是学生,所以这种攻击对我无效。再者当今的学校实际上未尝不是某种反乌托邦。
不过,我认为这是某种可以证明性善论的现象。如果全是些只关注现实的人,人们的内心一定会绝望无比,总需要些理想主义者作为缓冲垫。而且,就算是那些怒骂别人不尊重现实的人,自己信奉的思想最开始怎么不是一种乌托邦的幻想?
这种问题暂且搁下不谈。
在另一个方面,狭小也能解释些樱花妹们的那种“不安”。毕竟交际圈只有那么大,在那之中再小的不一致也会引起轩然大波。所谓的「さざなみ」,虽然是「漣」,但也能写成「細波」或者「小波」。
苍蓝色的行为电波或者跳跃,和上面的那一点正好相反。因为现实的青春期世界过于狭小,而苍蓝色的头脑里会有过于广大的世界。那种难以感受的感觉,也许就像 AIR 里夏天无边无际的海上的天空,或者黎明的前线、夏天尚未来临时的黎明。这种奇怪的意象的堆砌虽然不够具体,但也足以成为某种目标了。
我不会说这是彼方,把宏大的事物联系到自己身上,未必有点无耻。
有一种所谓的“邓宁-克鲁格现象”——也就是“认知的四个层次”,作为成功学的一环的老生常谈。尽管一般这种常常作为外语阅读文题材的心理学“伟大”发现一般都是伪科学,但如果非要套进去的话,苍蓝色就是“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层次。而且,还会长期——最好不是永远地处于这个层次。
思考着那种飘渺的 kirakira dokidoki 的时候,就会见识到了。
或许就是那样才会提不起干劲、不想说话。所谓的无口、所谓的高冷,都是那样的。看到未来的不可确定性,面前的狭窄才会让苍蓝色变成苍白色。不想做某些无谓的事,能量或者只是单纯时间不够多,或许是自以为不够多,或许是能力不足。发呆只是因为沉迷幻想。无能为力的幻想。
如果能够有朋友的话,需要的也是所谓的“soul mate”,虽然这词在台长那有些污名化。灵魂的契合。绿子一定会是好的 soul mate,在那面前最后如何也只是“读者的回味”的一部分。在想要契合的时候,自然就会出现。在这方面,其实现代意义上的“情侣”与之背道而驰吧。
再者,就像所谓的做音乐是妙手偶得。同学问我为了做音乐准备了些什么的时候,我总不能回答我在网易云上听过六千多首歌。于是我只好回复说,我买过一个木吉他,我会在木吉他上弹 C 大调的音阶。当然,我也想过学吉他,甚至为之被拉去过吉他社的会议,但最后还是作罢了。不过听音乐也是妙手偶得,当我发现我最喜欢的那些歌总不被知晓的时候总会感慨一下。
当然有人说不火最好。我当然不想遵循辩证的无敌法,但要是不火最好,n-buna 怎么会去组 Yorushika?更何况他未必不是赛道的顶流之一。事情扯远了。
这么继续说下去,看起来就只是不敢上树的柯西莫了。但我相信不是这样。
所有人一定都有过苍蓝色的记忆碎片,就像总会有一两个视频能真的破防一个刷了一整天社交媒体的人。
虽然想得多,但做得并非就少。那和“又幻想了”系列是不一样的,和做梦是不一样的。再现实主义的人也没有内心的幻想过吗?一定不会的吧?就连衡水的学生也号称要拱城里的白菜呢。如果他就是那样地被洗脑了的话,我也不相信他没有幻想过走出考场之后的自己。幻想也不过有大有小而已。
所以,下面是对于那些现在还能苍蓝着的人来说的。因为知道自己绝对不能止步于此,前路漫漫,所以才有些无谓也有点无奈的跳跃着——或者想着自己应该怎么跳着,试图摩拳擦掌。就像是面对刚好跳不过去的墙。那种感觉很难受吧?没有绝对可以的时间成本和资本可以耗费,就算有了有时候也会被荒废掉。很难受。一定非常难受。想要唱出来、画出来、写出来,以某种方式表达出来,但是表达不出来……那样的话不是只能内耗吗?
尽管那种内耗有存在的合理性,也有必要性。但是,其实找到方向的话,明明……或许怎么样也有回报的,但是……
我知道,寻找方向才是最困难的。在学校的反乌托邦里的大家,应该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吧?把“学习”当作目标的只是无路可走,没有时间思考。明明寻找才是最困难的,有人却故意混淆成坚持才是最困难的。
大概怎么写下去也无法达到形容的高度吧。那种感觉,我感到史无前例的难受,本来只是为了理清自己的想法,却又成了现实与理想的错位的牺牲品。
只能用心去体会的,原来就是这种感觉……我只是相信,无论认可或是不认可 tomori 的迷路理论或是积分理论,都只是周围给自己的幻觉而已。或许今天晚上的我稍微有些幻想,明天晚上的我又照样消沉,但我所能做的不也只有前进和在迷路中前进、在阳炎中前进或者不论在什么介质中前进吗?但我真的很想前进,就算自己不知道要用什么方式,或许有些已经取得了我未曾知晓的成果,或许有的还没有任何成效。就算这样,就算那样。
啊,是不择手段的前进啊……。请允许最近时常语无伦次的我,继续简单地复读那句“就算迷路也要前进”吧。我会努力那么做的。
现在播放的歌是花谱的「狂感覚」。不停听下去,或许黑柿子 p 那样的呐喊就是最好不过的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