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新一与日本科幻


本文是为本校图协的供稿。


日本文学素以工于社会的描写与对人性的深刻探讨而闻名。在此之下,立足于想象的科幻题材则似乎与日本文学的整体风格背道而驰。

实则不然,在二者的碰撞与组合中,日本科幻文学发展出了一派独特的风格。论起日本科幻,绕不开的便是日本科幻小说的“御三家”——小松左京、筒井康隆与星新一。其中,小松以著名的《日本沉没》而闻名,而星则善于微型小说。

星新一于 1926 年出生于日本东京。成年后,他接手父亲的事业,但公司却因持续经营不善,最终倒闭。人生的低谷使他开始对科幻产生兴趣,在 1957 年开始科幻创作。1960 年,星获直木奖提名,其后笔耕不辍,成长为日本科幻文学的一位巨匠。

星新一数十年的创作生涯中,直至 1983 年封笔,一共创作了 1001 篇作品,几乎全都为万字以下的短篇小说。其中,他从天马行空甚至看似无根无底的点子出发,借科幻的题材揭露与批判人性的贪婪,形成了极为独特的风格。

比如,星的代表作之一《喂——出来!》,就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风暴后,某村的地面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洞。人们往里扔石头、喊“喂——出来!”,却都没有回音。试图填埋、测深、考察都无果后,一个商人买下了它,将其改造成一个填埋洞。此后,核废料、机密文件、病死尸体等等接连被扔进深洞,全都万无一失。于是,世界似乎因这一永无后患的洞愈发美好——直至一天,一个工人头上突然掉落了一块石头,出现了一声“喂——出来!”。故事至此戛然而止。

这样的故事,在星新一的作品中比比皆是。在星的作品中,既有科幻题材所具有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也有日本文学所具有的对人、对社会的深刻观察与思考。二者合二为一,便铸就了星新一作品的独特风格。

在星新一的笔下,“科幻”这一关键词不再指单纯的题材,而更像是引起故事发生的契机。有人说,星新一的作品实则是“披着科幻外皮的寓言故事”:在科幻的切入发生之后,他描写人们对此的行为举止,刻画社会因此发生的种种现象。这些描写与刻画看似毫不现实,但却得以以小见大,以幻想映照现实,从而达成对社会问题与人性本质的思考。在星所创作时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星的科幻与社会反其道而行之,作为对大众的呼吁与对社会的质问,深刻而弥足珍贵。同时,星还以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欧亨利式的反转结尾进行描写,使得他的作品得以深入浅出,读来富有趣味,老少咸宜,为广泛的读者所喜爱。

作为一位日本作家,星的创作也受到本国文学的深刻影响。日本文学善于以小人物见大现象,在短篇小说方面更造诣深厚,常能一针见血。以一个独特的切入点展开,从而反映人性与社会,也是日本文学中常有的题材,典型便如芥川龙之介的《蛛丝》,以地狱中佛祖放下的一根蛛丝为始,寥寥千字便折射出人性中的善恶。星则将这种日本文学的创作方式与科幻题材相结合,以轻快的语言及精巧的结构加以修饰,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科幻寓言”风格。

上文的《喂——出来!》便是如此。其主旨与后续发展并不难看出:人所作的恶,必然会反作用于人自己,于是故事后续的人类,头上掉落的也一定是核废料了。也因这种富有内涵的构思,此篇曾入选过我国的初中教科书,可见星新一作品的广泛影响力。

星新一在日本可谓家喻户晓,著名的《名侦探柯南》中的主人公工藤新一之名便来自于他。但遗憾的是,由于星的作品浩如烟海,但国内对星新一的了解并不太多,以至于目前能够成套的竟只有“星新一少年科幻系列”。不过,星的作品常有零散转载及辑录,可供一读。上文所提到的《日本沉没》等经典作品,也可作为了解日本科幻的一块敲门砖。

在星新一等“御三家”之外,后来的日本科幻文学还呈现出脱离传统文学载体的趋势,最著名的如田中芳树创作的《银河英雄传说》、贵志佑介的《来自新世界》等;同时,结合日本独特的 ACG 文化,像时雨泽惠一的《奇诺之旅》一样的科幻轻小说也颇具特色。以这些作品作为开始,踏上了解科幻文学或是日本文学的第一步,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Added in v1.6.3,